中盾新闻

合规 | 专利转化运用优秀案例 北京大学: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路径

2025-11-14 10:38:25


产学研合作是高校院所专利转化运用的重要模式。今天介绍的是,入选2025年度北京市首批专利转化运用优秀案例的北京大学“北太天元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软件技术专利产业化”案例。

北京大学及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以下简称重庆院)研发的北太天元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软件(以下简称北太天元),以核心专利为依托,作价入股北太振寰(重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太振寰),将数十年沉淀的数学研究成果直接推向产业化,探索出产学研一体化的新路子。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科研团队聚焦科学计算软件核心难题,依托该院在数值计算领域的深厚积累,高质量完成北太天元的研发。作为我国首款内核完全自主可控的通用型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软件,北太天元采用自主构建的非开源技术路线,涵盖语言解析、编程框架、核心数学函数库等关键共性技术,在语言编程、科学计算、数据分析与图形可视化等方面具备强大的综合能力,已形成覆盖数据建模、数值计算、仿真分析与预测评估的完整技术体系。目前,该项目提交了30余件专利申请,7件获得授权。

“北太天元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软件技术专利产业化”案例是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第一项知识产权股权奖励案例。项目成果以高价值专利组合形式作价增资入股北太振寰,构建起完整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创新链条。作为北京大学体系内规范设立并严格管理的异地科研机构,重庆院不仅承担着推动学术资源与区域产业需求深度融合的战略职能,更通过系统化的制度建设和流程管理,确保科研活动规范高效、成果转化路径清晰。

目前,北太天元已与300余所高校开展试用合作,正积极与我国汽车制造、商业航天、航空及无人机、电子电力等领域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在多个行业实现解决方案和合作案例。2023年,北太振寰完成首轮数千万元融资,当前即将完成A轮融资,赢得行业和资本对产品能力及其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

“北太天元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软件技术专利产业化”案例中,北京大学构建了“北大数学-异地科研机构-产业实体”的完整链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成果转化模式;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不仅为项目注入强劲的启动资金,更从根本上激发了科研团队的积极性;始终锚定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核心技术的突破为引擎,驱动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为深化产学研融合树立了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