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盾新闻

实务 | 如何选择靠谱律所和律师?签约避坑指南来了!

2025-11-07 11:39:29


匆忙签约的教训

李女士因房产纠纷急需律师,看到某律所广告承诺“100%胜诉”,未核实资质就签了合同。结果发现:

1.合同乙方是“XX法律咨询公司”,根本不是律师事务所;

2.实际办案的是实习生,律师只象征性出庭;

3.胜诉后又被索要5万元“执行协调费”。

律师委托合同是维权的“法律护甲”,签错可能雪上加霜! 

以下5点帮你避开90%的坑,选对律所,签对合同!

选律所:先查资质,再谈专业

警惕“李鬼”律所,验证律所资质真实性

查执照:可通过“全国律师执业诚信信息公示平台”输入律所名称,查询律所执业许可证,确认其合法登记。查询网址:http://credit.acla.org.cn,点击阅读原文查询。

看场地:签约时尽量到律所办公地。正规律所有固定办公地址,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悬挂于执业场所醒目位置,注意核实名称是否一致。

防套路:拒绝仅线上微信联系、注册地与办公地不符的“律所”,警惕“法律咨询公司”冒充律所,这类机构无权代理诉讼,签约后维权无门。

核实律师身份

要求出示执业证:依照法律规定,真律师必须持证上岗(执业证号可官网验证),面谈时可要求律师出示执业证,警惕并拒绝“证件统一管理”等借口不让查看;

防“挂羊头卖狗肉”:签约律师≠办案律师,合同中需写明承办律师,并明确约定“禁止转委托、禁止更换主办律师,或者明确约定更换律师需经委托人书面同意”等书面内容,并可在合同中约定如违约,委托人有权解除合同并支付较高额的赔偿。

小贴士

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中刷到号称“胜诉率99%”的律师,千万别信!《律师法》等相关规定禁止虚假宣传,禁止以误导或虚假承诺等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

签合同:看清4个关键条款

服务范围:律所签约,代理“分段写明”

律所统一签约:不与个人签约或者其他机构单独签约。

诉讼案件:明确“一审/二审/执行”(例:仅代理一审,二审需另签合同)。

非诉项目:写清服务节点(如“起草合同+谈判”,不含诉讼)。

避坑:警惕“全案代理”“自动续约”等模糊表述!

代理权限:拒绝“全权代理”

一般代理:律师可提交证据、出庭,但不能替你同意和解或反诉及上诉。

特别授权:需逐项列出权限(如“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代为和解、调解,代为提起反诉或上诉等”),委托人需亲笔签字确认!

避坑:不能笼统地在委托合同或授权委托书上写上“全权代理”而无具体授权内容。

收费模式:拒绝“低价引流”

风险代理:主要适用于债务纠纷等涉及财产关系的民商事案件。对于劳动报酬、刑事辩护、行政诉讼、国家赔偿、婚姻家事类案件以及群体性诉讼案件等禁止风险代理收费。对于可进行风险代理的案件,风险代理费用比例最高不得超过标的额的18%。

警惕“包干价”:一定注明是否含差旅费、鉴定费等,避免后期加收“加急费”等各种名目费。

计时收费:明确每小时费用及不同律师(主办/助理)的收费标准。

支付对象:支付对象必须合法合规:必须转账至律所对公账户,拒付个人微信/支付宝!若收款方为第三方公司,立即终止合作。

人员更换:书面约定

警惕“流水线办案”,“网推所”常由销售签单、实习生办案,签约后需确认实际承办律师。

非经你同意不得换律师,否则可解除合同并要求退费;

确需更换时,原律师需交接案件,新律师需公示资质。

维权准备:留证据,防“甩锅”

保存宣传截图:特别是“胜诉承诺”“不收费”等广告。

沟通记录、录音录像(征得对方同意):尤其对于网推所,更要注意保留证据。

索要正规发票,拒收“服务费”“咨询费”等拆分收据。

投诉渠道

先找律所投诉专员。 

无果则向当地律协、司法局提交证据,依法依规投诉。

涉嫌诈骗(如假律师、伪造公章),立即报警!总结:签约口诀

“一查二看三写明”

查资质、看律师、写清服务/权限/收费

“转账只对公,维权留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