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 华为联发科专利战落幕,17个月全球诉讼背后的芯片许可博弈
2025-10-15 10:17:24
历时17个月、横跨三大洲、涉及近50起诉讼的华为与联发科专利纠纷画上句号。近日,两家公司宣布达成全球性4G/5G专利交叉许可协议,结束了这场备受业界关注的法律大战。
全球诉讼网络的迅速扩张与突然和解
这场纠纷始于2024年5月,当时华为在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对联发科提起侵权诉讼和FRAND费率裁定诉讼。谈判破裂后,法律行动迅速升级,联发科随后在英国提起反诉,请求全球性交叉许可裁定。 至2025年7月,这场纠纷已蔓延至中国、英国、德国、巴西及新成立的统一专利法院(UPC),案件总数接近50起。华为在巴西甚至获得了针对联发科的临时禁令,双方在多国展开专利侵权与有效性诉讼,均申请了禁令救济。 颇具戏剧性的是,就在英国法院预定于2026年2月进行费率裁定审理的四个月前,双方突然宣布达成全球和解,使所有未决诉讼得以终止。
核心争议:组件级许可的合理性与管辖权之争
本案的核心争议点在于组件级许可的合理性问题。联发科主张,华为要求直接对芯片制造商进行许可,而非对使用芯片的整机制造商许可,这一做法偏离业界惯例,违反了FRAND原则。 联发科还指出,华为采取了“选择性针对”策略,仅对部分芯片商提出组件级许可要求,可能构成“重复收费”——华为已向使用其专利的终端产品制造商收取许可费,又向芯片供应商要求许可费。 管辖权成为另一大争议焦点。华为主张中国应作为主要审理地,认为争议的商业重心在中国;而联发科则坚持要求英国法院加速作出费率裁定。英格兰高等法院两次驳回华为要求暂缓英国审理的申请,显示出不同司法辖区对SEP纠纷管辖权的激烈争夺。
组件级许可:新兴趋势与行业影响
华为在组件级许可方面并非首次尝试。早在2022年6月,华为就与Nordic Semiconductor达成组件级许可协议,覆盖低功耗广域物联网SEP。2024年5月,Sisvel公司也与Nordic签署了类似协议,为谷歌、阿里巴巴等客户提供Sisvel蜂窝物联网专利池的许可。 这一趋势表明,随着物联网生态的发展,SEP许可模式正从传统的终端设备级向组件级延伸。对于芯片制造商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可能增加许可负担,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获得许可增强产品竞争力。
对行业的启示与未来展望
华为与联发科达成的交叉许可协议,为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可比参考。特别是在华为与高通的蜂窝通信技术许可协议已于2025年初到期的情况下,这一协议可能为双方正在进行的谈判提供参照。 从更广视角看,本案凸显了全球SEP诉讼的一些新发展:统一专利法院(UPC)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法院在SEP全球费率裁定方面的话语权不断增强;组件级许可正成为物联网时代的新战场。 对于企业专利布局策略,本案提示我们:在5G+物联网时代,专利布局需更加注重技术分解结构,考虑组件级实施场景;专利运营需要更加灵活的许可策略,平衡终端厂商和组件供应商的不同需求;全球诉讼策略需综合考虑各司法辖区的最新实践,尤其是UPC等新机制的影响。 随着华为与联发科和解,行业焦点可能转向华为与高通等其它重要关系的谈判进展。在5G-Advanced和6G技术逐步演进的大背景下,如何构建更加公平、合理且适应技术发展的SEP许可生态,仍是整个行业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联系方式
如果读者对文中所涉类似技术或法律问题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和咨询,请通过微信或电话联系作者杨斌(18611326705微信同号)。